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樊建川真是个妙人。 

从各方报道以及馆内陈设大概能看出,樊馆长自恋但有分寸,高调又不乏谦虚,也许正是他强烈的袍哥气质和堪称传奇的人生经历,造就了国内最特别的博物馆——建川博物馆。 

这是自己第三次还是第四次来建川博物馆了。在我看来,建川博物馆馆藏文物整体价值并不高,但它比起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更能体现一个博物馆应有的初衷,这也是我屡次向外地朋友推荐建川博物馆的原因。 

建川博物馆位于成都郊区大邑县安仁古镇,市区开过去约一小时,占地面积庞大,院内还有餐饮、娱乐等项目,所以官方名称为建川博物馆聚落。建川博物馆对面是刘氏庄园博物馆,两馆有联票售卖。 

看官网介绍,目前建川博物馆内开放的分馆大概有三十来个,个人觉得最有价值的分馆包括抗战系列之“正面战场”、“飞虎奇兵”、“不屈战俘”、“川军抗战”,以及汶川地震相关的“震撼日记5.12-6.12馆”和胡慧珊纪念馆。 

抗战系列具体不多介绍,建川博物馆网站上都有。在当下,“正面战场”和“飞虎奇兵”两个分馆尤为让人感慨,也许哪天就看不到了,想看的人请尽早去。 

馆内关于汶川地震的纪念馆也有好几个。“震撼日记5.12-6.12馆”是最值得看的一个,没有人不是红着眼睛出来。该馆在地震后一个月即开馆,以时间为轴记录了从512号当天到612号这一个月的重大事件、救援进展、伤亡情况等。其中有一个小房间,一整面墙挂着从废墟里搜集出来的书包。还有银厂沟一件带血的婚纱,运送遇难妻子的摩托车,以及最后墙上镌刻的死亡人数,部分遇难民众的头像和姓名,无不令人动容。 

在这个馆旁边,一片幽静的小树林里,立着一座救灾帐篷大小和样式的水泥纪念馆,这是成都本土建筑师刘家琨捐赠的胡慧珊纪念馆。胡慧珊是一个普通小女孩的名字,地震时她是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的学生。 

这是我个人认为汶川地震最重要的纪念馆,甚至也有可能是刘家琨最重要的建筑作品,尽管它极其简单克制。曾经这个纪念馆是开放的,游客可以走进去参观,后来门上了锁,留了半扇玻璃,再后来半扇玻璃也没有了,只剩下门上两个猫眼,游客只能贴在门上通过猫眼观看这个小小纪念馆内部的样子。 

胡慧珊纪念馆不远处,是庞大恢弘因此格外醒目的官方5.12抗震救灾纪念馆。而绝大部分游客并不知道胡慧珊纪念馆的存在。 

无论抗战还是地震,都能看出建川博物馆在努力呈现作为“人”的存在,而不只是宏大叙事和冰冷的数字,即使馆内很多陈列品严格意义上都算不上文物。这是建川博物馆区别于国内几乎所有博物馆的原因。 

为了和平,收藏战争;为了安宁,收藏灾难。这是建川博物馆的口号,真是苦口婆心,还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懂吧。 

2024.6.10  于成都
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梁车车

梁车车

37篇文章 14小时前更新

四川人,喜欢越野车的大龄单身女青年,不务正业的下岗金融民工,前记者,爱玩爱冒险,工作十年混遍北上广深拉萨成都,依旧一事无成,两手空空。个人公众号:车车爱开车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