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霍珀是我最爱的美国画家,尽管他笔下主要是二战及二战后的美国,但其作品中那种普适性的疏离和孤独,直指现代人的内心。而当我终于生活在美国,偶尔路过城市近郊一座座精致齐整却又了无生气的房屋,孤独地立在那里,就觉得,这真的很霍珀了。

我走进了那些房子。有的很大,上下两层加起来五个卧室,地下室车库院子应有尽有。当然养护也很麻烦,清洁整理维修,永远都有忙不完的活,但只住了一个人。我看着他一个人住在这里,周末的晚餐是冰箱里端出来的剩饭,饭后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,客厅空荡荡,四周静悄悄,屏幕在黑暗中发出刺眼的光,他默默地坐在那里,我感觉孤独从屏幕中溢出来一点点将他吞噬掉。

小一点的房子相对温馨,一楼的卧室客厅面积适中,二楼的小阁楼很可爱,草坪依旧很大,每周要花一个小时修剪。距离房子不远是一个很大的mall,跟所有的美国郊区mall一样,几个超市,几家餐馆,一个星巴克,一家健身房,一个卖酒的店铺,以及面积巨大的停车场。天黑后路灯亮起来,是温暖的橘黄色,但不怎么亮,堪堪能照见路罢了。让我想起霍珀的《加油站》,也是昏黄的灯光,简陋的加油站,一个男人正在加油,身后墨绿色的森林随着公路延伸直到没入黑暗的尽头。

从mall回来的路上没什么人,甚至也没多少车,一座座小房子里亮起了灯,偶尔还能透过窗帘看到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,有些车停在路边,除此外什么都没有。等回到家关上门,整个外面的世界就与自己无关了。

总是这样,整齐划一的道路,整齐划一的房屋,整齐划一的草坪,郊区的白天看着规整优美,到了夜里总有一种因距离和安静带来的孤独。夏天日照时间长大抵还好,要是冬天下午四五点就天黑,下着雪的漫漫长夜,整个世界宛如寂静岭一般,一个人住久了怕是要疯掉。

莫名想起一首诗来:静夜四无邻,荒居旧业贫,雨中黄叶树,灯下白头人。

诚如豆瓣友邻所说,美式病症之一,就是放弃正常城市社交生活,闭塞于自己的一幢独栋房里。一切活动都依赖开车,除了去超市,偶尔去个mall边的大同小异餐馆吃顿饭,没有任何日常人与人之间的接触。

市中心也没好到哪里去。城市郊区有的是中产阶级疏离的整洁社区,而遍布辉煌建筑的市中心已完全没有活力,除了几个叫得出名的大城市,其他地方的城市生活乏善可陈,基础设施陈旧,道路坑洼不平,人人都龟缩在自己的公寓里。偶尔站在公寓楼的顶端望向四周,极目萧条之感。

无论郊区还是城市,在寂静的夜里,除了家里,都是无处可去的。

写到这里,我大概理解了为什么抑郁症在美国如此普遍了。这个强调秩序、私密、个人空间的社会,个人主义盛行,但极端个体化的生活也会反过来侵蚀个体,造成难以消解的孤独与抑郁。

所以conservative的价值观在美国依旧顽固,一个人太孤独,大house必然要匹配一个妻子,几个孩子,一条狗子。但当真的实现了这一切,住在精致的house里,最终也不过像《美国丽人》里呈现的那般,在平静中崩溃。

而这亦是现代人面临的普遍困境,并非美国独有。正因如此,霍珀笔下的孤独才能跨越时空与地域,在半个多世纪后依然锋利如刀,切开现代人的内心。

 

车车

2025.8.23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梁车车

梁车车

46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

四川人,喜欢越野车的大龄单身女青年,不务正业的下岗金融民工,前记者,爱玩爱冒险,工作十年混遍北上广深拉萨成都,依旧一事无成,两手空空。个人公众号:车车爱开车

文章